2022年,对许多行业、企业,乃至个体而言,都是艰难的一年。疫情几度回寒,即便一度经历困惑、迷茫,我们仍然将坚守、奋斗、创新视为唯一选择。本文通过对2022年特医十大新闻事件的盘点,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一年来整个行业来之不易的成长和进步,以勉励站在2023年起跑线上的各位,铆足干劲,向光而行。



 

1、3月,《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发布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发布,核心直指“规范化”,这让临床营养科的工作开展有了明确依据,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2、3月,“2022两会健康策”,多位政策委员、专家探讨『特医食品营养治疗新模式』



 

当前我国的营养治疗现状是“高营养不良率,低营养治疗率”:临床上70%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治疗;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中,50%以上未得到营养治疗。以上数据表明,提升我国营养治疗水平任重而道远,也表明我国特医食品未来市场空间相当广阔。

 

访谈中,政委及专家们提到,我国临床营养治疗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培训,把营养加入到我国的诊疗规范、临床标准中去;加强患者对营养治疗的价值认可;此外,临床及学会等科研机构,应该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临床研究,用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特医食品未来发展。

 

3、4月,卫健委发布『开展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遴选』的通知

 

通知提出,试点单位临床营养科应进行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一体化流程建设,完善临床营养科室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发展。

 

「临床营养科」示范单位的建设,必将让医患双方更加深入了解到特医食品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和节约医疗费用等方面价值。如此一来,临床上关于特医食品的正面反馈,必然会反过来拉动政府管理部门对特医食品产业进行更多的政策倾斜。

 

4、5月,《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发布

 

《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涉及超声诊断、康复医学、临床营养、麻醉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5个专业,目的同样在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这是我国临床营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必经之路。

 

5、11月,『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特殊食品分会』成立



 

信息代表着不确定性的消除。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行业而言,信息资源相当重要。

 

“分会”成立的目的在于发挥协会在新闻传播、科普宣教、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搭建政府、企业、媒体、医院和社会公众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科普宣教、会展培训、标准引领、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特医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6、1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草案)意见函发布

 

此《通则》意见函的发布,意味着特医食品的“国标”将迎来改变。根据官方公开的资料显示,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产品类别的修订;(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成分技术要求的修订;(3)部分营养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更新。此外,还对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管理要求、半固态特医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香精香料在特医食品中的使用、标签标识等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旨在解决原《通则》中部分产品技术指标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全面考虑特殊人群的膳食营养需求特点,科学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及标准管理经验,综合考虑我国相关产品的监管现状,重点解决了与婴儿特医的衔接、特定全营养的分类及标准、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技术指标的细化,以及鼓励产品创新等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7、12月,特医食品“小蓝花”标识指南发布

 


在特医食品产业发展中,除了质量安全,如何帮助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特医食品以及合理使用同样重要。特医食品“小蓝花”标识指南的发布,为特医食品的定位、使用、认识提供了“身份标识”,有助推动特医食品在临床方面的规范化应用。

 

8、全年获批特医食品增加至94款

 

截至目前,我国获批的特医食品累计94款,2022年新增注册的产品仅有13款。尽管在数量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创新方面,实现了首个脂肪组件、首个肿瘤全营养特医食品,以及首个流质配方食品的突破。

 

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完善产业链,丰富产品线,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营养解决方案,是每个特医企业发展的必然使命。

 

9、多个重磅指南共识发布

 

临床营养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亮点,一是急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二是营养相关慢病患者的持续营养管理。


2022年,我国先后发布了《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等重要指南共识,在急重症患者及常见的营养相关慢病患者方面均有涉及。



 

当前,我国临床营养已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各项指南共识的发布,有助于一线临床营养工作者“吃透”专业核心技术(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不断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障营养诊疗质量与安全,助力诊疗型营养科建设与发展。

 

10、地方性特医政策创举

 

2022年,我国多个省市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促进当地特医食品的生产及经营管理又快又好地发展,例如:

 

▌4月,潍坊市发布《潍坊市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管理规范(试行)》,以规范医疗机构对特医食品的经营管理;

 

▌9月,山东省政协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多举措助推我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通过实在的政策支持,加快山东特医食品的产业布局及发展;

 

▌10月,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保信息系统自费编码的通知》,将特医食品(国食注字)纳入范医保信息系统自费编码;

 

▌11月,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我市部分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公示》,新增了肠内营养配置等158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尽管,这些政策法规所带来的改变不足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但相信所有希望特医行业健康发展的同行,宁可要行稳致远的“小进步”,也不要急于求成的“大跃进”。

 

回顾2022年,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及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有进步,也有不足。

 

作为身处中国特医领域最前线的一员,这一年来,我们和各位同行在同一条战壕里共经风雨。尽管阳光普照的日子尚未到来,但在当下大家都奋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节奏中,我们感受到了整个行业内在深处涌动的发展动力。这种节奏与动力,让我们在他人可能焦虑纠结的时期,比以前更加坚决,更加看好中国特医的未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23年已启程,希望接下来,无论我们将面对怎么样的低谷或高潮,都能初心不改,坚持不懈,创新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开拓中国特医食品未来的广阔天地。